继往开来,今天的西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继承和发扬西商创造精神,大力进行产品创新、技术创新、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,做“一带一路”、大西安建设的开拓者和创造者,使“西商”的品牌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——
创新创造是历史前进的车轮,是时代发展的动力。“五大发展理念”之首是“创新”,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,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”。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程丽辉强调,大西安建设离不开创新型企业,更离不开具有创新创造精神的西商企业家,新时代西商的历史使命和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是实现从“诚信西商”到“责任西商”,再到“创造力西商”的转型之路。
程丽辉说,明清500年,陕西商人借助政府实行的食盐开中、茶马交易、棉布征实等一系列特殊经济政策,雄踞全国十大商帮之首,这与陕商开拓进取、创新创造的精神分不开。陕商在西方股份制没有传入中国之前,根据自身商业实践,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“合伙股份制”,即西周时期实行的“工商食官”制度,解决了资金筹措和运作的难题,开创了中国工商管理的先河。历史上西商的开拓精神还体现在敢于冒险、勇闯禁区,明代西商多次冲破政府“禁茶”制度,大量贩运外地茶叶到西部销售,迫使明朝政府最终放宽政策限制允其合法。
回溯过去,西商从来不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,也不缺乏发展的机遇和条件;继往开来,今天的西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一批开拓进取、拼搏奋进、敢闯敢试的时代弄潮儿和领军企业,继承和发扬西商创造精神,志存高远、追求卓越,大力进行产品创新、技术创新、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,做“一带一路”、大西安建设的开拓者和创造者,使“西商”的品牌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。
科技创新是核心竞争力,是各类创新中最核心最关键的突破口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,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,谁就能占领先机、赢得优势。”程丽辉介绍说,近年来,西安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,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、自主创新示范区、国家军民深度融合创新示范区、“一带一路”创新之都和全球硬科技之都,获得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、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等称号,又跻身中国综合创新型生态城市前十名,用实际行动践行追赶超越。西商应积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动权,把科技创新作为生命力,全面提升企业原始创新、精准创新、集成创新能力,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,聚焦硬科技“八路军”,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,培育产学研结合、上中下游衔接、大中小企业协同的创新格局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,实施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,综合运用科技信贷、创业投资、专利服务、科技咨询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。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西商创新型领军企业,加快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,支持企业到境外建立研发机构,坚持全球视野,配置全球创新资源。
在推进科技创新的同时,程丽辉强调,还要坚持“定位高、机制活、人才优、转化快”的创新思路,形成创新理念、创新机制、创新人才、创新转化共同驱动的创新体系。要发挥西安研发设计和教育资源厚重,军工企业集中,科技人才众多,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比较优势,打造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。大力推进科技金融创新,形成政府、创投、银行、担保、保险、证券、租赁等协同支持创新发展的科技金融模式。完善科技股权制度,赋予科技人员以持股权。开展知识产权金融试点,创建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综合试验区。打造最优西部人才生态环境,实施高端产业人才、青年拔尖人才、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,实施特级专家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等重大人才工程,依法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财务支配权、技术路线决策权。鼓励发展众创、众包、众扶、众筹空间,推动高校院所科技人才、青年大学生、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民间能人进入创新创业主战场。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,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。推进科技成果权属改革,下放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使用权、处置权、收益权。掌握一批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,争创国家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试点城市。
创造精神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,不可能凭空出现。程丽辉认为,创造精神的发挥,需要制度的日益完善和环境的自由宽松,才能激发西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。营造鼓励创新、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社会氛围,对西商企业家合法经营中出现的失误失败给予更多的宽容和帮助,“法无禁止即可为”,只要不属于有令不行、有禁不止、不当谋利、主观故意、独断专行等情形者,要建立有效的容错机制,为企业家创新保驾护航。营造公平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,建立政府重大经济决策主动向企业家问计求策的程序性规范;完善涉企政策和信息公开机制;建立健全帮扶企业家的工作联动机制。建立高层次、常态化的政府部门与企业技术创新对话、咨询制度,吸收更多企业家参与科技创新政策、规划、计划、标准制定和立项评估等工作。营造公正安全的法治环境,依法保护企业家产权,建立产权保护长效机制,使企业经营者有安全感,吃上“定心丸”。最后,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,加强对优秀西商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的宣传报道,营造尊重西商价值、鼓励西商创新、激发西商活力的社会氛围。